第136章 提油的蝴蝶(3/5)
直到乾隆朝之后,留皮巧雕的东西才逐渐多了起来,不过也是就着有特点的皮色,根据需要进行巧雕。
现在呢,不管留皮好不好看,只要能留,就会尽量留。因为皮色是籽料的证据,留皮色能卖好价钱啊。同时,假皮色也越来越泛滥。
“这肯定不是真皮色。这一点,我也能看出来。”何双友接口道,“问题是新是老。”
吴夺微微一怔,继而进一步端详“蝴蝶”,终于明白了,这是提油啊!
出现争议的问题,那就是到底是不是“老提油”。
提油,是比较文雅的说法,很多玩家俗称“油炸鬼”。
提油的方法,一般是用染料浸润玉器,然后用油炸或者火烧的办法,让玉器上出现想要的颜色。
这其中,有老提油一说,也叫古法提油,大致是宋代开始出现,天然染料,手法高明,颜色好看还不影响手感。
说白了,老提油和雕刻几乎同步。一件古玉是什么时期雕的,老提油就是什么时期做的。
所以,老提油虽不是天然形成,但在古代也是玉器加工的一种方式,并不会影响一件玉器的价值。
比如这件“耄耋”玉雕手把件,如果是明代的老提油,那么毫不影响价值。可如果是明代的玉雕,清代民国的“新提油”甚至现代做的假皮色,那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