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涯何处觅知音(求订阅,求推荐,求月票)(3/5)
自己在创作这首音乐之前,到了苏杭二州,用了两年的时间,每天都去不同的地方听评弹,不光是听“黛玉葬花”,而是听评弹里的那种感觉。
为了写这首曲子,他把整部《红楼梦》都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而且还给林黛玉写了一个人物的平生介绍,写了五十多万字,将林黛玉这一生,从出生开始,写到了她死的那一刻,经历了什么,错过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那一个阶段的张伟亮简直就跟疯魔了一般,为了创作出这首曲子,真真正正的是呕心沥血啊!
在最高潮的时候,笛音忽然消失了,戛然而止,让人不由的惊愕,回味,刚才的那一段笛声,好像要把人的心都给撕碎了,用歇斯底里的感觉让人不由得振奋,但是当笛声消失的时候,大家又是一阵怅然所失,感觉刚才的抗争也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一般,不由得苦笑了一声。
接着,跟开场时的低音,缓缓的散板,慢慢悠悠的,幽怨的呼应了最开始的引子,非常具有华夏传统文化中的圆满的意境,裴琰之控制着音量,逐渐的消失,但是大家的耳朵里,好像还是有那种女子低声倾诉的声音,让所有听了这首曲子的人,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真有一种“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感觉。
张伟亮坐在那里,呆呆的看着屏幕里意气风发的裴琰之,眼中饱含着激动的泪水,“我终于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
裴琰之可不知道自己的这番演奏,让一位注定要成为华夏最伟大的笛子演奏家的男人顿悟了。
裴琰之放下笛子,笑着说道,“各位,刚才演奏的这首曲子,是咱们国家音乐学院国乐院的副院长张伟亮老师的代表作《花泣》,这首作品可是张伟亮老师亲自创作而成的,是根据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黛玉葬花》的片段,结合了苏州评弹中的丽调,创作出来的笛子独奏曲,本来里面还需要有古筝或者琵琶来相互应和,不过我觉得笛子独奏的时候,更能够表达出这首曲子要表达的那种情感,其实已经足够了,虽然琵琶或者古筝能够表现出一些激烈的矛盾,不过,过犹不及啊!不好意思,我也是班门弄斧,我的笛子演奏水平一般般,跟张伟亮老师比起来真的是九牛之一毛,当然,我是那一毛,所以刚才说的全是我自己的陋见,直播间里肯定会有懂笛子的老铁们,千万不要把这一段让张伟亮老师看啊,拜托了!”
裴琰之装作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也是让公屏上的弹幕也是疯了一样的发了出来,裴琰之的脸再次消失在了屏幕上。
“放心吧,琰之大,我已经了张伟亮教授了!不用谢!”
“对,我也已经了张伟亮教授了!不用谢!”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