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大家别订阅啊(3/5)
仁是恻隐之心,义是羞恶之心,礼是慈让之心,智是是非之心。
孟子也追求神秘主义,做道德的天爵,养浩然之气,明道集义,希望人们发展本性,人人如龙,做天民。
而荀子的性恶论其实并不是说人性恶而不改,而是说人性为恶,其善者人为之,人生下来有贪欲,但关键的是后天的主观能动性的改变。
孔孟荀三者探讨了道德人生,而易传和中庸则具体体现了形而上的意义。
《中庸》,“不偏不倚谓之中,不易谓之庸”,追求的是“花儿接种节,致中和”。中庸的境界突破了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片面观点,常识观点,他主张从两端取中介,从而展现出更大的张力。
易传则体现了相对立而成的思想,万事万物盛极而衰,64卦,每卦,阴阳六爻。
而后世的韩愈李敖,邵雍张载等则提出了儒家的宇宙论,邵雍说一切事物都是对自身的否定,张载说世界的质量是气是太和。
至此儒学迎来了新的开端,新儒学也叫道学,朱熹横空出世。
朱熹说人关键要用敬,这样才能够格物致知。
而王阳明的心学则提出了,致良知知行合一的观点,人的本性就能够分别善恶,但因私欲阻止,服从良心命令毫不犹豫去做就可以。
儒家发展到近现代,就是类似于冯友兰的四境界说。
冯永兰的观点核心就是人最重要的是要觉解,只有人的觉解提高了境界才能够提高。
道家: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