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我生活在唐朝

第一百九十六章 端午之会(2/5)

目录

于是两人就会说起屈子品性是如何高洁,离骚又是何等的逸品,说完之后,两人微笑拱手作别,李南热情留饭对方苦辞,仿佛多年至交。

然后过几天,李南风流狂士是个“新派”士人的消息就会传出来,就像是民国时期,不过旧历年而过圣诞和新历年的人一样,大家都觉得他是个“新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还是要从端午节说起。

关于纪念屈原的说法,其实在此时的关陇之地和中原大地上,还是个比较新的说法,其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还是作为荆楚之地的有趣风俗记载的。

南北朝时期全民嬉皮,崇尚华丽、空灵、浪漫甚至有些虚无的文辞,而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同样华丽浪漫的诗,再加上看上去也十分“浪漫”的死亡,简直搔到了南朝文人的痒处。

于是,很多南朝的“先锋”文人都会在端午纪念屈原,这个习惯也流传到了唐朝。

但是你要在此时宣称自己过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就有些标新立异啦。

这就跟后世你要去过万圣节一样,年轻人觉得你很“潮”,稍微上了年纪的觉得你不够庄重老成,甚至有些道学先生还会嘲讽“无君无父之辈,学此等银祀作甚。”

讲道理嘛,发源于长江流域的荆楚云梦之地的社会生态,历来都是出身于黄河流域的衣冠正朔所不屑甚至暗暗鄙夷的。

由事事问巫鬼,以活人为祀,有殉葬崇拜,以凤为图腾的原始山林部落,发展起来的楚文化,从来都是游离在已经被以龙为图腾、儒家占据高层的中原文化之外的。

这一点就从战国七雄当中,楚和其他六雄的政治结构社会组织不同就可以看出来。

这种对于原始山林和祖灵的崇拜的和中原文化的区隔,后世也不是没有例子。

正所谓巴人好巫鬼,蜀人好仙道。分明是在一起的巴蜀之地,更靠近湘楚之地的巴郡和天府之国的蜀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举个栗子,后世蓉城之人,如果遇到某些“事情”,大多会选择峨眉山的和尚和青城山的道士,做法之后,求个什么符护身。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网游之我爱赚钱 我真的不是大师啊 系统逼我抄书怎么办 惟道惟极 我真是正道的光 绝宠小娇妻 走向时光里的你 余韵当时月光 君侯总是被打脸 重生之我的理想当富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