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光影年代

第二百八十一章 苏导的斗转星移(1/5)

目录

这话说得不地道,《鬼子来了》用日本演员在日本做的后期,国内禁了反而在日本卖了票房获了奖,而且很受欢迎,难道能说这是通日行为吗?

显然不能,这其中的道理姜导不可能糊涂,这么说话就是有点急了,于是绑架上爱国情怀。

姜导的自负是业内出了名的,拍《红高粱》和张导吵了几个月,前两年拍冯裤子的《北京人在纽约》也是压着所有人,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必须赢,属于有才华有气场而又自视甚高的强人,但也输不起,人称鬼见愁。

他的脾气也不是针对谁,据说他当导演的时候,投资人来拍摄现场探班,他连招呼都不打,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今天能喝酒陪着笑脸已经是不错了。

不过把项目主动拿出来研讨,如果不是卖弄就是听意见的,态度应该好点,这里一个个都是影视界精英,肯提出看法就是给面子,毕竟每句话都可能涉及创意,不能听不顺耳就急眼。

可姜导不在乎,强势的情绪也是压倒别人的策略之一。

苏长青心里有点不舒服,不过没表现出来:“拍抗日题材的人太多了,以后甚至可能成为一个产业,到时候许多人靠拍这个吃饭,我就不凑热闹了。”

这倒是不假,后来横店里每天都驻扎着大量日军,有的群演成年累月演这个,好像在那当兵似的。

神剧泛滥一方面是因为过审容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市场不愁赚钱,实际上是集体过度消费历史。

这种文化现象米国也有,拍了不少抗德神剧,但发展到咱们这水平的,世界范围内极其少见。

在张导和姜导的作品里,抗日题材也占有相当大比重,尤其是张导,摄影和导演的成名作都是抗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骨钱令 花仙萌兽伴我闯世界 木叶之忍者人生 超神学院的审判天使 我女儿实在太厉害了 退休大佬苏炸了 超二的我加入了聊天群 逃离绝地OL 我再也不鸽了 我的系统是日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