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大义之争(3/5)
目前,跟随在李中易身边的读书人,大多是久试不第的怀才不遇者。但是,这些人都没有实际的理政经验,房价田价以及柴米油盐酱醋茶等与民生知识,可谓是一窍不通。
换句话说,李中易无法拿来就用,只能将他们先塞进军政学堂里去深造。
可问题是,李中易原本是作出的长远打算,将这些文臣种子,用在将来。然而,很多不第的读书人,却以为他歧视读书人,非但不委以重任,反而投闲置散。
整个李家军系统内,执行的是非常严格细致的收支两条线,几乎没有各种灰色或是黑色的捞钱空间,大小官员们只能靠薪俸以及额外的赏钱过生活。
这么一来,很多人熬不住学习的难度和生活的清贫,又纷纷离开了平卢。
读书人,大多有自视甚高的坏毛病,稍有不周的地方,便会利用嘴皮子大肆宣扬出去。
这么一来二去的,李中易不重视读书人的“铜臭子”恶名,算是进一步被坐实了。
对于外面流传的闲言碎语,李中易通过各种消息渠道早有掌握,也都一笑而过,丝毫也不在意。
情报头子李延清曾经多次建议,要把污蔑李中易的读书人,抓一批关一批再杀一批,看谁还敢乱嚼舌头根子?
李中易当时只说了两句话,令李延清的印象极其深刻:书生造反,一万年不成。即使不马上重用他们,还不许他们发一发牢骚么?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