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通胀年代(1/5)
《芙蓉镇》男主角定下来了,接下来就准备开机了。
春节后,《李香兰》也重新开机了,不过却遇到一点小麻烦。
刚开机没几天,童建国就到片场来探望。
李翰祥却是一副没精打采的模样。
“怎么了?老哥。”
“春节过后物价涨得太吓人了!”
“怎么吓人了?”
“猪肉都5块钱一斤了!”
“啊?”
童建国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并没感觉到眼下正迎来通胀高峰期,而且相比江浙地带,辽省地区还能稍微好点。
“这个……是够吓人的。”
80年代以前猪肉才几毛钱一斤,最近几年也顶多一两块钱。
问题眼下的工人们,效益最好的单位一年也不过拿个两三千块钱。
像童建国名下的企业,工人干部们平均下来,一年也不过4000多块钱。
关键猪肉是标杆儿。
猪肉涨到5块钱了,其它东西就跑不了了。
童建国记得80年代初坐飞机时,飞机上免费供应茅台酒。
最好的茅台也不过十来块钱一瓶。
眼下都涨到200多元。
连17寸的彩电都涨到2000元了。
这通胀的幅度可想而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