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通胀年代(2/5)
所以,李翰祥担心的并不仅仅是猪肉的问题。
它牵涉到服化道、人工等等诸多方面。
“哎呀,老哥啊,你想那些没用的干嘛。当初不都跟你说了吗?咱拍这电影就是为了到国际上拿大奖,增加点猪肉的成本怕啥?”
“唉,何止是猪肉啊。600万成本已经够高了,可眼下看起来700万都打不住呢。”
“钱的事儿不用你考虑。你身为大导演不要有那么多私心杂念。”
“好吧。”
童建国以前说不指望票房,就想到国际拿大奖,其实有开玩笑的成分。
因为拿大奖是运气的事儿。
同样拍末代皇帝,人意呆利导演拿了奥斯卡,李翰祥连根儿毛都没拿到。
除了技术、审美原因,文化差异也是重要一环。
李翰祥都这把年纪了,想让他补课,恐怕还不如老谋子麻利。
童建国还是指望多多少少卖点拷贝,要求不高,只要本儿回来就不错了。
眼下看起来这也不能指望了。好在还有电视剧。
无论如何都能帮电影找补回来一部分。
通胀自然也影响到其他几部剧。
像正在筹拍的电视剧《芙蓉镇》,准备续拍的《济公》,已经将要完成第一轮拍摄的《聊斋夜谭》。
不过,这些剧都没有外籍演职人员。
增加的也只是服化道、吃喝拉撒的费用。
至于酬劳,童建国的剧比别的剧酬劳已经高出一倍不止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谁敢找事儿,就直接996、251侍候!
没过多久,通胀的事也影响到童建国名下的企业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