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无人驾驶时代,人怎么办?(2/5)
并且,动车组每运行 50 秒,司机如不踩一次警醒装置,便会自动报警,报警后 7 秒内未采取措施将直接停车。
这解释逻辑清晰地表明,在那个时间段司机不可能睡觉,以及即便想睡理论上也睡不成。
虚惊之余,不免为那个司机的不好彩而感到些许冤枉,就那么“一时”的举动,却被“热心乘客”历史地定了格。
摄影这种“凝固瞬间的艺术”的本质也被揭示得淋漓尽致,只是定格的瞬间,却未必是生活本质的反映。
关于这一点,我倒是早有感触。
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连续出版物《老照片》出了 70 多集了,其“品种”开创之功、影响范围之广,其对旧时人物风物的还原、再认识,功莫大焉。
但其中不少文字往往即根据照片人物的一颦一笑、眼角眉毛的“瞬间”情景来推论——实则也是定论人物当时的心理,总觉得有一点轻率。
现在的相机都有连拍功能了,我们不难发现连拍下来的照片表情却可能不大相同,据其一“立论”显然靠不住。
但是,话说回来,铁路方面必须也得承认,那个司机的那个“一时”姿态着实让公众不大放心,至少看上去有些懒洋洋吧。
因而也就不要指责“出于好奇”的网友多事,庸人自扰。
甬温线上的“7·23”惨祸去今不远,沪上地铁 10 号线接连的两单事故又惊动了全国,由不得大家不心有余悸。
据说现在动车、飞机什么的,都有“全自动无人驾驶功能”,开头、结尾忙乎一阵,然后“人”就成了摆设,未知真假。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