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465章 不差钱(1/5)

目录

随着工业的大规模兴起,人才匮乏的问题开始急剧显现,奉系急需一大批懂技术的工程人员撑起工业发展的一片天。

在此之前,技术的传承只是师徒手传身教,“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点下,传统手工作坊式的技术教育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需要正规的、紧跟世界潮流的技业专门学校来大规模传业授道解惑,建设专门的工业学府迫在眉睫。

中国办大学的历史很早,但是湖南大学的前身、号称有千年历史的岳麓书院根本不具备现代大学的任何特征。真正完全按照西方大学模式设立的大学是诞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外国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这是一所实力一直很雄厚的大学,也是1895年前中国唯一一所也是最好的大学。

中国官办最早的大学则是甲午之际成立的北洋大学堂,它诞生不久天津就开始闹义和团,此后又是八国联军入侵,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而1896年成立的南洋公学由于地处人文荟萃的上海租界,一直致力工业救国的,发展更好一些,因此到1920年代前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至于1898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也就是张汉卿曾经“就学”的北大前身。由于受封建主义影响,入学的大多是纨绔子弟,直到蔡元培主校时校风才为之一振,四海人才会聚,五四运动更使之闻名中外、留名青史。但是北大在人文方面无人能望其项背,但当时的理工科还很差。理工科还是南洋、北洋强。

南洋于1921年并入唐山、北京两校后,改称交通大学,是当时最好的理工学府;北洋大学即后来的天津大学,理工科也十分强劲。

人才都集中于京、津、沪,对东北的发展是不利的,是时候建立东北自己的大学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三花两世 引领古代丑女风 每天超神三分钟 大唐新豪门 我有一个超级农场 联盟之我是大腿 高人竟在我身边 青晨之曦 神豪:从不喝洗脚水开始 明明是喜剧人却成为了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