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不差钱(2/5)
东北现在只有一所非严格意义上的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理工类专业学校为零,对于人文科学类也没有底蕴。而东北现在有全国最好的工业基础,建立理工类的大学在所难免。
张作霖一直是致力于教育的,为此他在各个场合、各个时代,都有不俗表现:是他争取一切努力使辽宁师范赶上了教育部办大学的末班车、是他第一个呼吁教授白话文、是他第一个明文规定属下各道(市)县长要求各县的教育经费投入占县财政的40并以此为政绩考核重要标志,他还是第一个导入师范类大学免学费、免伙食费的军阀…
奉系、直系与粤系已经成为中华民国新的三驾马车之一,怎能没有自己的大学来培养人才?张作霖在自治政|府高级军政大会上说:“东北工业经济百废待兴,我需要大量的人才。以前没有条件做不起来,现在财政好很多了,是该建一所包罗万相的大学的时候了。”
张汉卿在旁小声说:“是综合性大学。”
张作霖清清嗓子说:“嗯,是综合性大学!务必要办得比北洋、南洋、北大几所学校都要好,要舍得花钱。在教育投入上,我们不差钱。”
他真的不差钱,先期在沈阳的黄金,作为总调度人的张汉卿始终留了一笔在手。这笔黄金为数30吨,折合成大洋有2.7个亿,可是一笔巨款。
用这笔巨款建设十所北大这样的大学都足够了。
张作霖信心满满,他对王永江说:“我没读过书,知道肚子里没有墨水的害处,所以可不能让东北人没有上大学求深造的机会,岷源,一切事我都交给你了,开学越快越好。用钱告诉我,不管多少,我宁可少养五万陆军,但东北大学是非办不可。”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