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长远布局(2/5)
他的三个方向十二个字正道出了西北经济发展的困境和希望。别人不知道,马福祥是清楚张汉卿真的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毕竟在兰州花钱如流水啊。不过张汉卿在工业上的布局能力,他是望尘莫及。
教育和实业,只要有钱有人,基本上都能做出点什么,可是交通是困扰西北长久的问题:除了一条已经开辟了千年、石头踩就的“丝绸之路”,西北再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了。陕西靠近内地还好些,甘肃、宁夏历来都是作为边塞堡垒而存在的,只有某段为军用而筑的破旧官道浇上了沥青,而青海则连个像样的石路都没有。
在这种条件下发展工业,连他们自己都觉得很说不过去。张汉卿知道其中的困难,无非是人、财、物的匮乏。他把困难摆开,也指出了解决困难的办法。
“马福祥省长办教育的步子还是慢了些,西北百废待兴,特别需要高层次的人才,所以这方面的培养力度要大,要舍得花钱。兰州工业学校规模太小、规格太低,我建议马省长往大里筹划,干脆建一所兰州大学来好了。先期缺乏教授或其它教学物资,我可以从东北大学调派。
陕西底子好,原来就有一所不错的学校,是叫做陕西法政学堂吧?听说后来改为西北大学、不过几年后又改为陕西法政专门学堂了?我觉得还是西北大学好,一是听起来没有法政这种专业局限性,二来在地域性上也有包容性。
东北、西北都是‘国统会’的支柱,有东北大学,再建一个西北大学理所当然嘛。我打听了一下,它有商、法、农、文四个学院,正是西北地区难得的相对综合性的学校啊。于省长可得多费费心。
马廷勷省长也要开始筹备一所宁夏大学,为民族地区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我们目光要放眼些,不单单为回民,也为汉民、蒙民,还有藏民,还要为将来入疆培养熟悉新疆情况的各少数民族储备种子。
至于实业,我已从东北调了一些精通这方面的人手,组成了‘西北经济计划委员会’供各位省长咨询,各省的筹备还是要各自努力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