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564章 海警处(3/5)

目录

人民军陆军已经初具规模,该到了海军以其强大的机动性及移动炮台的作用不能不得加以重视的时候了。

民国时中国在飞机的建造能力上与世界同步,而且飞机的造价极低。以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为例,造价为一千万元,抵得上100架中国新制的“甲型一号”水机的总和,或是装备一支满员的陆军师(奉系标准)。

远洋上当然战列舰逞威,但在近海,100架水机以其更有利的战斗能力(水陆两栖)在综合战斗能力上是要远远强于这艘战列舰的,而多一个陆军师对目前的奉军来讲,要比多一艘战列舰要更有用。

海军是一个体现国家综合实力的兵种,其复杂程度要远比体现工业能力的汽车还要大。想一想到20世纪末期,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中国还不能制造出超出一万吨排量的大舰及涡轮机就可知一般。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长江内河及渤海湾、胶东湾、辽东湾,建造一支规模适当的近海海军势在必得。此外,为了将来的发展,给海军添加雄厚的军工底子是未雨绸缪的打算。

中国海军的建设也不乏人才。从在中国海军史上“生前享有隆声,死后享有美誉”的原北洋政|府海军总长、海军上将萨镇冰,到在后来各次对日的交战中,中国各舰队的舰长或司令如马纪壮、宋长治、陈季良等,以及作为驻英武官亲赴一战前线观战的陈绍宽,还有现任东北江防舰队司令的东北老将沈鸿烈等,人才辈出。

萨镇冰在直皖战后就辞去海军部长职务,在京呆了一段时间后面对已经支离破碎的海军心灰意冷,准备回福建老家。张汉卿及时地劝阻他,并以崭新的视角和他谈了中国未来海军发展的强国梦。

张汉卿的思路、对海军的认识和对海战的全新见解让萨镇冰感觉到了中国海军的希望。感于少帅的盛情及强烈的海军报国梦,他担任奉军在秦皇岛新成立的海军舰艇指挥学校校长,为中国海军培养人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三花两世 引领古代丑女风 每天超神三分钟 大唐新豪门 我有一个超级农场 联盟之我是大腿 高人竟在我身边 青晨之曦 神豪:从不喝洗脚水开始 明明是喜剧人却成为了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