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空军致胜的拥趸(下)(3/5)
这还不包括不能生产到目前为止,制约中国交通的车用发动机、航空发动机、铁路机车与大型轮船蒸汽机等均不能实现自主制造,蓬勃发展的工业使得煤炭、钢铁的生产远不敷需求。
万一中日之战又形成如后世的僵持局面,也要将这种僵持尽可能的远离中国本土。海军力量的薄弱,使得远渡重洋打击日本本土成为笑话。
但是空中打击又另当别论:空中交通,不仅较陆海上距离短,且无地理上之障碍,较为活动自如。且空中作战可藉由空中交通穿透敌人防线,直接攻击敌国之战略基地、生产中心、人口工商业中心及海陆军要塞地带,亦即不须消灭敌人的海、陆军,也可粉碎敌人的抵抗。
陆军只限于地面,海军限于海上,而空军可制陆、制海而兼制空,能经由天空对敌人的任何地区做无情的打击,它可以不用传统的战场决战就可使敌人屈服,这就是所谓战略空军的由来。
试想正史上中国如果有一支能够直接威胁日本本土尤其是皇宫的力量存在,日本敢于倾全国之力、不顾一切来征服中国吗?
战争以攻击为决胜的手段,决胜的攻击,目的不但在破坏敌人的武力本身,并且要摧毁敌人全国的战斗意志与潜能,使之屈服。飞机可超越一切障碍,在任何方向与高度都可施行攻击,掌握制空权。因此空权是攻击的唯一力量。
纵观历史,二次大战德国的失败,并非在陆军,最重要的是盟国空军摧毁了德国的交通网、油料补给地及军火工业中心。
在一九四五年五月德国投降后三个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促使日本人心涣散而投降,因此可证明唯有深入敌人心脏地带实施轰炸,才能阻止敌人前方的攻系,而且空中攻击的主要目标,不是前方军事性设施,而是敌人大后方的城市及工商业中心。
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与外国几乎是同一基础,目前人民军已拥有了5个航空团、共15个中队180架各式飞机的实力。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