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空军致胜的拥趸(下)(4/5)
大规模的空中战斗在中国还没有出现,最多只在直奉大战时向前线扔过一些炸|弹,轰炸效果不见得怎样,但威慑效果是挺足的。
如何让国人知道他重视空军?张汉卿私下里做了许多动作。
他亲自做媒,替他的副官吴敬安、一位来自江宁的上校飞行员说亲并成功地搞定且将于年内结婚,对象是名望满京城的朱启钤家的四小姐朱津筠。
朱启钤这位北洋不倒翁现在已是正部级的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亦是常务副总理兼计划委员会主任潘复的重要助手。三个女婿都是国内有名的高知,却选择吴敬安这个空军的飞行员作第四位东床,意义不必赘言,尽管其能在如此年轻的年龄就能够获得上校军衔。
按说,按照职级相对等的原则,上校在陆军中对应的是团长级别,手下要管着几千官兵,没有十几二十年的军龄是很难达到的。奉系崛起之初因为战争频繁、块头越来越大于晋级倒相对容易,现在国家转入和平机制,想晋升就没那么容易了。
但新生的空军是例外。
张汉卿特意为飞行员的职级定下基调:所有实习期的飞行员,军衔都为少尉起,转正后一律升中尉甚至直接跳过尉级直升少校,其待遇及晋升机会均优于除潜艇部队之外的其它兵种。
对标日本空军,虽然大致和中国同一时间开始对空军的建设,却一直不温不火。首先,其空军的地位是依附于海、陆军的,因此不被重视,这可以从日军飞行员的军衔中就可以看出。
二战时多数日本飞行员在空战中被击落下来的时候,身上挂着的多是“飞曹”(相当于中士)、“伍长”(相当于下士)等几乎无足轻重的军衔,顶多就是个高级士官。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