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空、潜、快(2/5)
正史上中国也是,航母(相当于二十世纪初的战列舰)拼不过人家咱发展潜艇。一来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在世界各大洋游弋,袭击帝国商船、军舰,二来从下用鱼|雷攻击,相比于用大炮轰击舰艇装甲破坏效率更高。
也正因为如此,早期的潜艇被视为不绅士的武器,潜艇官兵甚至被视为海盗。
绅士不绅士的张汉卿不介意,战争就是战争,像宋襄公一样要“堂堂正正”与人交手的绅士作风不过徒增笑料而已。“兵者,诡道也”。只要能打赢,怎么来都可以。
在张汉卿的建议下,海军的主要作战构想定义在以优势海军航空兵的压制下,以廉价快速的鱼|雷艇和成规模的潜艇作为主要攻击武器,对敌人薄弱的运输线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袭扰。
日本是一个严重依赖海外能源市场的国家,在面对中国可能的大规模的潜艇战时,能否支撑三个月真是个问题。
在这一思想引导下,海军花巨资从德国引进了两套在一战时期的潜艇生产线,开始在德国专家的带领下于上海江南造船厂和福建船政局上马。并为了尽快使海军适应未来的海战,亦同期高价购买了3艘德国一战时的潜艇作为训练舰
战后,协约国取得德国大量的军械,除一部分留作自用外,余者尽送与盟国或出售,像日本便因为海军对英国舰船的护卫“有功”,取得了7艘德国潜艇的报酬,成为日本潜艇部队的发端。
中国取得这3艘“破旧过时”的潜艇也是拜德国军火商人之力,否则以英国人防华的心态,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到属于“限制级”的重武器的。
在中国与德国官方和军工商人的全力攻关下,收受贿赂的英国海军部经办人员半睁半闭着眼睛让德国人以汉堡布洛姆?福斯造船厂需要大量废旧钢铁为由收购回炉,并迅速交给早已在此等待的中国海军潜艇学员和技师们。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