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

第751章 空、潜、快(3/5)

目录

在德国军方的协助下,这三艘潜艇辗转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和南中国海,来到上海,开始了中国落户。

德国之所以在扶植中国军事的事务上不遗余力,是信奉“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战略观。

由于德国在战后被限制了潜艇、轰炸机等重型进攻性武器的研制生产,为保证其军工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能力,德国政|府和人民对能够削弱英法并促使德国重新崛起的机会的寻找不遗余力。

德国从战败的当年即对奉系中国军人进行了陆军的装备更新和人员培训,这一进程持续到奉系入主北京后达到高峰。

在鲁登道夫等元老派的大力支持下,德国政|府在扶植中华民国海空军力量上也像对待自己的军队一样给予全方位的帮助对亟需外汇和军工企业延续的德国来说,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同样地,中国人民军也受益匪浅,在短期内即让从陆上起家的军队“旱鸭子上天入地”,得到了海上系统的锻造。

同处在亚洲的日本和中国相继向德国抛去了橄榄枝。无他,是看中了德国军事上在火炮、潜艇和飞机制造上的优势。但是张汉卿开出的条件更诱人也更露骨,由此直接打动了德国军界元老们隐藏在外表对时事冷漠的然而实际上又狂热的心:

“如果德国潜水艇图纸全部交给中国,中国将把生产的潜艇无条件地让德国技术人员进行研究改善。中国利用德国技术在潜艇上所作的改善,两国海军可以共享,并在德国需要采用的时候德国能够无条件转移”这实际上是对德国技术延续的的引诱。

普鲁士军官团的荣誉让战败的德国军界对一战的结果很不满意,对于欧洲列强在军事上对德国的限制,他们早有怨言并一直期望改变现状。在国家不能正常化前,他们迫切需要保持甚至要继续领先各大国的军事优势,以便在德意志帝国获得重新崛起的机会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三花两世 引领古代丑女风 每天超神三分钟 大唐新豪门 我有一个超级农场 联盟之我是大腿 高人竟在我身边 青晨之曦 神豪:从不喝洗脚水开始 明明是喜剧人却成为了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