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昭和不和(4/5)
他是一个绝顶聪明而求知欲旺盛的人,加上德文基础打得很好,当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密切注意战况,同时对于各国战略资源、工业水准、以及投入其人力、财力、物力、而发挥总体战功能的总动员体制,有深入比较的研究。
一九二零年,他向日本陆军当局提出了一篇内容宏富的《国家总动员意见书》,被在大正后期到昭和初期两度出任陆军大臣的宇垣一成(士官一期)大将称赞为比德国鲁登道夫将军的总体战论更为精彩。
若是能比较,永田堪称中国的蒋百里似的人物。
永田铁山在1921年参拜了西游欧洲的摄政太子裕仁后,秉承太子打倒山县有朋一系军阀的密旨,有士官十六期三杰之称的永田铁山(驻瑞士武官)、小畑敏四郎(驻俄武官)、冈村宁次(参谋本部员)三人终于有机会相聚海外,畅谈达于深夜;
第二天,驻在柏林的十七期同学东条英机也赶来参加,相约在归国后,为“改革军制”、“刷新人事”、“建立总动员体制”共同奋斗。
裕仁回国后,其父大正天皇已经病重不起,他从11月25日担任摄政,成了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但是他的权力仍不牢靠:文官“宪政”的力量、元老派们固有的阻碍,尤其是在他的婚事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他需要借助一拨新的力量,来取代旧有的力量。
两年后,二月会的一拨元老先后回到国内,加上河本大作、板垣征四郎,六个人经常聚谈,逐渐联络了下列十五期至十八期同学十九人,形成了一个表面上是联谊性质的小组织,取名二叶会。
二叶会以士官十六期同学为中心,永田、小畑两人后来发生派系斗争,小畑被排斥,永田居于领导地位。冈村、板垣、土肥原、矶谷四人,早在士官肄业时代,相约向大陆发展,是侵略中国的四个主角,有“支那通四将军”之称,永田为他们的后盾,也是他们的总指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