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张汉卿的心思(4/5)
大清政|府应朝鲜要求,出兵“维和”,并将侵夺了国王权力的大院君逮捕,带回天津软禁。从此,中国开始在朝鲜驻军,重申“朝鲜永列藩封”,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海关监管权,帮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展“洋务运动”,加强了宗主国的权力。
同期,中国也与列强一样,在仁川等港口城市设立了租界,大批华商开始进入朝鲜。
随军驻扎朝鲜的张謇,提出了《朝鲜善后六策》,主张废除朝鲜王国,设置郡县,纳入中国版图;而朝鲜大院君也秘密建议,中国应效仿元朝,在朝鲜设行省、派监国,“则国自保,民自靖”。
但是,李鸿章看了张謇的建议,痛斥其“多事”。最终中国采用的依然是将朝鲜问题国际化、中立化的“和平发展”政策,吞噬了自己本来充裕的外交回旋余地。读史至此,常令张汉卿扼腕长叹。
1895年,中日双方订立《马关条约》,正式宣告朝鲜独立。至此,中国所有藩属国全部丧失殆尽,门户洞开,周边毫无战略缓冲余地。
1897年,朝鲜宣布建立大韩帝国,大韩皇帝终于可以和大清皇帝平起平坐,自称为“朕”了。大清国几乎立即予以正式承认,再度展现泱泱大国“以德报怨”的奇怪胸怀。
1904年,日本和朝鲜签订保护国条约。1908年,朝鲜向中朝边境上的“间岛”地区派驻官方机构,与中国边民发生冲突。
这一地区,本是中国为了收留朝鲜难民而特许其开发的中国领土,朝鲜却声称是其领土,中朝两次领土谈判均因朝鲜的蛮横而失败,这就是中国的仁慈和上国气度所带来的回报。作为另一种关系割裂的证明,同年,朝鲜停止祭祀明朝皇帝,在政治形式上表明朝鲜与中国的关系断绝。
1909年,间岛问题被列入中日重要谈判议题,面对中国方面的过硬证据,作为朝鲜“保护者”的日本人同意中国对间岛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中国被迫在其它涉及东北的事务中做出大幅度的让步。此一故事,是造成后世中朝双方学者边境争端的主因,一切的主因,都有日本人在操纵。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