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0章:秦始皇陵(4/5)
但是,也有一部分考古学家觉得,即便是在密闭的环境里,水银仍旧十分容易挥发,在经过2200多年的时间后,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河很可能早已经挥发干净,剩下的只是水银河的机关残骸而已。
因为水银是一种容易挥发的有毒物质,很多人都谣传秦始皇陵之所以长期没有被发掘,就是因为考古学家担心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河会挥发出来,造成周边地区的污染。
其实秦始皇陵之所以没有被挖掘,跟所谓的水银河没有任何的关系。我国在发掘万历皇帝的定陵失败后,就定下了不主动挖掘帝陵的规定。
在定陵挖掘失败后,郭沫若曾经两次提出要挖掘秦始皇陵,都遭到了周总理的拒绝。如果没有周总理的约束,秦始皇陵恐怕早就被郭沫若发掘了。
实际上从秦始皇陵的规模以及秦始皇陵修建时期的科技水平来看,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河,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河流,很可能只是一个小池塘大小的陪葬坑和几条能够供水银流淌的坑道。
毕竟古代提炼水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水银又非常容易挥发,秦始皇陵想要保存大量的水银,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秦始皇陵有众多陪葬坑,每个陪葬坑的陪葬品用途都不一样,不可能让水银河布满整个秦始皇陵!
至于秦始皇陵中操控水银河流动的机关,很可能就是古代的一种水利灌溉设施。在水利灌溉设施的操控下,水银河里面的水银能够在“江海”之间流淌。不过从秦朝时期的科技水平来分析,秦始皇陵中的灌溉设施,应该是一种人力操控的简易机关。
水银河也只是在人力的操控下,才能够形成江海汇流的场景。当秦始皇陵封闭之后,这些装置离开了人力操控,也就无法再继续运作,水银河也肯定会停止流动!
从秦始皇下葬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200多年的时间,按照水银易挥发的特性,除非存在水银河的墓室一直保持着绝对的密封状态,水银河才有可能保存到现在。然而从史书对秦始皇陵的记载来看,秦始皇陵在历史上至少遭到过两到三次的盗掘。秦汉时期的史书记载,项羽在进入咸阳后,曾经挖掘了秦始皇的陵墓,焚毁了秦始皇陵墓的地上建筑。
但是大家都知道,秦始皇陵上面有着厚厚的封土,要从如此规模的封土上面寻找一个皇陵的入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也可以证明,秦始皇陵被真正打开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或者说根本没有人有能力去打开它。
还有一种说法,宋朝的时候,秦始皇陵曾经被盗,如果宋朝时期的史料记载属实,秦始皇陵很可能在宋朝时期就已经被洗劫一空。而水银作为一种易挥发的物质,在秦始皇陵被盗掘后肯定已经挥发殆尽。
实际上即使秦始皇陵一直没有被打开,一直保持着绝对的密封状态,秦始皇陵中的水银河也不可能流动。
古人的科技水平远不如现代人,以现代人的科学水平尚且不能研究出来永动机,更何况秦朝时期的古人?
以前的史书之中为啥没有提及秦始皇陵,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事情,好像秦始皇陵的讨论也就是近些年的事情,但秦始皇的陵墓其实已经找到了,这个观点无论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一件已经确定了的事情。
它的位置就在今天中国西部省份陕西省份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边的一个山脚之下。
整座秦始皇陵的分布位置十分的符合中国人的帝陵设计,先是左右呈现对称设计,这总以中轴线划分左右的对称设计一直是中国美学的一个独到之处。
山峰最高处俯瞰下来是一片弧形,从高空之中来看的话犹如一朵莲花层次而开,也不知道古人是靠着什么选到了如此宝地。
我说的话大家可能不怎么会相信,但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考察了天下山川形势之后曾经在《水经注》之中写到骊山之东南有温泉水,可以疗诸疾。
用现代话说就是秦始皇陵墓骊山的东南边有一处温泉,长期浸泡可以延年益寿,治疗疾病,而距离北魏仅仅两百多年后的唐玄宗就将其开发成了著名的“华清池”。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