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在等一天(2/5)
这些虽然都有贴身宫女太监或奶娘之类的进行提醒,但也只能进行提醒,无权直接管束。皇子毕竟是皇子。
如此一来,三观不健全的这些孩子很有可能就长歪了,就干出各种奇葩事,各种坏事。就好比原历史的李佑。
在管束的过程中,对李佑或者其他皇子进行三观上的培养。
其实这件事情是真的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李佑也不傻,自然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而育人先育德,这也绝对是正确的。
这件事情也并非是李佑的专利。其他皇子都被派遣了老师,太子身边更是有着三位老师,听说孔颖达,房玄龄都是。
但对于这个老师李佑并不打算结束。原因也很简单。他的目的就是两个,第一是管束自己,第二是教育自己的三观。
那李佑拒绝的原因就是第一,他不想让别人管着自己,第二他的三观和这老顽固的三观有冲突,到时候自己懒得受气。
其实在李佑看来,孔孟之道,论语,儒学,这都是好东西。可以为一个人建立起一个非常好的三观。
但其中也是有糟粕的。我们需要的是剔除糟粕,传扬精华。毕竟时隔千年。毕竟所发生相同的事件,他的人物地点都已经完全不一样。你还用千年前孔夫子的眼光来看待我问题。呢很可能出问题的呢。
还用那些论语以及其他经典,都流传这么久了,中间多少注解?很多同一句话,两条注解竟然完全相反数。
再加古往今来,那些当权者为了更好的控制天下,为了百姓安居乐意,又出现了了多少伪儒学。
华夏文化,博大精深。同一句话都能解读出不同的意思,更何况是古文,文言文,还没标点符号的那种。
自然其中会出现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反而毒害了不少真正的儒学之势。他们思想顽固,让他教育你,那你就必须按照他的行为准则来办事。一旦你敢违背他,他就会绝对你没学好。
他就会想方设法的对你进行管束,对你进行说教,甚至他们还有权力动用戒尺,抽你,实在不行就告状。
权万纪就是这样一位忠实的儒学大家。品德这些方面自然是无可挑剔的。就是人太顽固了。不说李佑,就是这个时代的正常人也对他们这种感到头疼。
就好比李世民对魏征一样一样的。更何况李佑和他相隔一千多年的代沟呢。这已经不是代沟,这就是汪洋大海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