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不过手,不离眼(5/5)
作为皇帝专用的窑子,皇帝的存亡直接影响到窑子的命运,典型的要数在清朝灭亡的时候,连续燃烧五百多年的御窑,在顷刻间,泯灭。
相对御窑而言,官窑的含义更加宽泛,包括朝廷专设或官府朝廷中人掌控的瓷窑都叫“官窑”,所产瓷器都称为“官窑瓷”。
“官窑瓷”则又分为两大类,狭义的指朝廷垄断,专窑专烧的,广义的则是由朝廷官府设定标准,用窑不限,即民窑也可烧造,最后由朝廷派专人按统一标准验收,合格者统一采办,也称官窑瓷。
窑烧制的物件,也多数是按照大内的样式来制造,所以官窑在制瓷材料和工匠方面,都占绝对优势,一切优越的原材料都被尽数收揽,大批优秀匠师为其打造物件,也正因如此,官窑所制的瓷器,不管是在质量还是在技术上,都堪称精美绝妙。
官窑瓷,主要是庞大的官僚群体使用,比起御窑,要求相对较低,多限于花鸟虫鱼神话等“礼制”之外的题材,有时皇家会作为“趣味”把玩器采购,供官员、富商使用。
这一类瓷器,一般由内务府采办,设有专门的督陶官,长年烧造,直到清末后停产。
虽然御窑和官窑两种瓷器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等级森严,区别也很大,但均由“官家”督造和采办,在民间,统称为官窑瓷 。
民窑就是民间百姓所经营的窑子,所产的瓷器是用来经营售卖,在各种设备以及技术方面,远不不如官窑所制的瓷器。
但也因民窑来自民间,烧制出来的瓷器跟百姓淳朴善良的心境一样,偏向实用而不追求观赏,倒也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而这件太白尊因落款是“大清康熙年制”,并未含有”御制”二字,以至很多人看了后觉得器物的工艺是达到了御窑水平,却又不敢确定是御窑的,也是找了不知道多少专家,最后才确定是御窑无误。
古玩行业,从不缺少好的藏品,怕的就是没有慧眼识珠之人,陈松张口就将这件太白尊的结论准确说出,岂不是说明他的鉴定水平已经达到了顶尖?
要知道陈松还不到二十岁啊,这世间真有如此妖逆的天才?
王会长强压心头的激动,问道:“何以看出它是属于御窑?”<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