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民主政体的尝试(5/5)
或许,正是在这次风潮中,胡适初步培育起了他崇尚民主自由的精神家园和意识形态。他始终为曾经参与了这次风潮并坚持到底,而感到一种“情绪上的餍足”。
尽管二十多年后,他在《四十自述》中撰写这一段历史事实时,已经充分意识到青年人理智被感情压抑的一面,但他更强调处在青年人对立面的中年人“和青年人同样的失去了运用理智的能力”。
他指出:“专责备青年人是不公允的。”
从一个认识的高度,“保护了青年人神圣而纯洁的热力心志与难能可贵的牺牲精神”,这里当然也珍藏了他自己少年时代那一份极其珍贵的悲壮情绪。
他在记叙中国公学风潮这一段历史时无疑充满了激情,因为这一段历史的回忆似乎很不寻常地勾引起并厮缠住了胡适当年的少年意气。或许这又正是他成了大名的二十年后,愿意出任他的母校的校长的一个潜在的心理原因,并或多或少显出了其间的一种微妙缠绵的少年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