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法典(2/5)
范俊平提出意见:“乱世本当用重典,若不管控言论,只怕于江山社稷无益。”
完颜康并未正面回答,反而岔开话题:“我以为,华夏的思想和文化在春秋战国时,已达巅峰,自秦汉往后,不过循环反复,甚至有走下坡路的迹象。诸位怎么看?”
徐道胜以往同完颜康探讨过这个问题,完颜康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当是时,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可谓盛况空前。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数得上名字的学派近两百家,各类著作达到四千多篇,流传较广、影响较大、较为著名的也有十家。儒家、道家、墨家作为三大主力学派,在不同时期都曾作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而在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之后,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阶级正统思想,之后千年以来,中国的思想文化再无发展。
对这等想法,徐道胜初时如何能认同,但完颜康只问了一句,就让其哑口无言起来。
“先生,四书五经,均出自何时?”
四书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论语》与《孟子》不必赘述,本系孔孟及弟子之作。
《大学》为春秋战国时期曾子所作,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项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目,向来为儒家学子所崇尚。
《中庸》为战国时子思所作,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到后世之时,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这几句话都成为名校的校训。
五经之中,《周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春秋》成书于孔子之前,《诗经》传为孔子编撰,《尚书》成书时间已不可考,但学者一致认为成书在孔子之前。
五经之中,唯一成书较晚的,就是《礼记》。《礼记》成于汉武帝后,主要记载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等等,其文章中亦是以追慕先贤之道为主。
四书五经乃是儒家的必读之书,亦是之后千余年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然而这些著作,绝大部分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唯一成书较晚的《礼记》,亦是追慕先秦思想,这些无可辩驳的客观事实,足以说明问题所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