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改姓归杨(5/5)
杨康及时站了出来,开始讲述起一夫多妻制的历史成因。一夫多妻制得以形成和稳固,主要是因为从春秋战国起,中国大地战乱不休,导致男性人口减少,男女比例失衡。
他举了个例子,生男生女本是顺应天道,合乎阴阳,人数各占一半。因为战乱,导致国中男女比例为一比二时,一夫二妻就顺理成章。
如今四海平定,即便有对外战事,以大金国力,今后也绝无大量战死男丁的风险。这样一来,原本男少女多的比例,就会逐渐改变。男少女多之局面,必然会慢慢回到男女各半的状况,这就是一夫一妻制的现实基础。
群臣听完皇帝这番讲解,都明白了其中道理。确实如杨康所言,以大金的国力和种种国策,往后即便有战事,都只有大金吊打他国的份,绝无大败输亏的道理。
可是,就是难以接受啊!
娶了的妾氏,难道要休了不成?
杨康对此早有预案:法不溯及既往!
婚姻法目前还是草案,在本法未正式实施之前,你就是娶一百房妻妾,都是你的本事。
此话一出,文武众臣的想法立刻变成,咱们抓紧多娶几房妾氏。可等回到家中,细细一想,绝大多数官员都打消了突击娶妾的念头。
娶妾容易,养家不易呢!
以金国官员的俸禄,养家糊口绝无问题,七品官员的薪酬,养多一个妾氏也能做得到。可五品官想养两个妾氏,手头都不免有些吃紧。二品三品大员,若养三房妾氏,几乎就没多少余财了。
哪个官员能娶上十房八房妾氏,那就等着监察院来查吧!
咱们这些辛苦搏杀的武将、终日劳碌的官员,只能娶上一两房妾氏,凭什么那些商贾,能左拥右抱,享尽齐人之福。
这么一想,满朝文武心气都顺了,反而觉着推行一夫一妻制是个好事。
咱们该娶妻都娶了,该纳妾也纳了。往后的小兔崽子们,若要享齐人之福,那就得给国家卖命,自个挣个爵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