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地之性 下(1/5)
兄弟俩继续打马前行,没走多远,空中就开始天云晦合,乌霾弥漫,须臾之间,暴雨倾盆,满世皆透,本就凹凸不平的官道瞬间变得坑洼崎岖,二人被浇个透心凉。
赵俨抹开面部雨水,朦胧中望见前方不远处有几辆满驮货物的马车,正吃力前行,车轮深陷,所载之物显然甚为沉重,加之道路又坎坷泥泞,马蹄不住蹒跚打滑后退,车身随之剧烈摇摆,堪堪支持不住,眼看即将颠覆。
赵氏兄弟立即跳下马来,奔上前去,一个抓住车乘的马缰,另一个用双手托住后面车身,小心翼翼的把马车拉到路边松林旁,这里地面较为平缓,树叶茂密,权可暂避一时。
有个小厮拿着蓑衣跑了过来,递给兄弟俩:“多谢二位出手相救!我家主人请二位过去一起避雨?”
“你家主人何在?”赵氏兄弟接过来,各自披在身上。
“在那里!”那从人伸手一指。
赵氏兄弟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人身材高大,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正指挥仆人把车上货物从马车上卸到林中遮雨。赵氏兄弟快步上前,肩扛怀抱,三车货物没多大功夫就都安置妥当。
“今天若不是遇到二位,只怕这些货物都要成废土了!来呀,取出干衣服,给二位换上!”那主人边谢边吩咐道。
“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赵俨兄弟一边擦拭着身上的雨水,一边谦道。
“在下河东王伯齐,做些私盐生意,刚从怀府县城出来,现还有些余货,欲赶往南阳。不巧的是遭遇这场大雨,巧的却是恰逢二位!”王伯齐道,“在下的主顾多为郡国豪右,包括此间的李、夏、杜、龙、董等各大姓。二位如有需要,在下当尽力引荐。只是,那竟陵侯刘隆被阙廷新封于此,正在兴建宅第,倒是尚未有机会相识!”
赵俨也报了姓名,道过谢后,说道:“小可果有一事请教!先生见多识广,不知可曾听说过南山大师?”
王伯齐面色一变,道:“看阁下年纪轻轻,何以打听此事?”
赵俨沉吟一下,道:“先生放心,我兄弟二人并非歹人,只是想了解此人下落!至于原因,实有难言之隐。如先生为难,权当赵某未言。”
王伯齐道:“既然不便相告,王某也不勉强。此前在各田庄行走时,确实见过一些人,用符水咒语给村民疗病,他们自称是南山大师的弟子,以善道教化天下。不过,在我看来,这南山大师奉行的,实际上还是不离黄、老之道。”
赵家兄弟对视一眼,问道:“敢问先生在何处所见?”。
王伯齐道:“就在此间,夏家堡、李家庄皆有。凡入其门,都必须立誓诚信,不得欺妄,否则必遭鬼神惩处。门中的管事者名曰理头,在交通要道之上设建义舍,悬挂米肉供应往来行人。食者根据自己饭量索拿,如取多了,则属不诚,自有鬼神上身令其患病。”
“自到此间,多见百姓流离,食不果腹、衣不裹身,即便阙廷,库帑尚且不足,他们何来这么多米肉?”赵俨不解。
“他们先到田庄,给豪右、大户等富贵人家治病,然后得其资助,再广布惠泽!同时,官府度田、豪右兼并,又导致乡下流民、饥民日益增多,南山大师此举深得人心,自然一呼百应。至于他们究欲何为,在下不得而知。”王伯齐摇摇头,继续道:“天下初定,外夷窥视,希望大汉不要再次陷入战乱才好!”
赵俨道:“我等正是为此而来,想要探其究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