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声直上、蟾蜍窟(三)(3/5)
军部在此时能够说得上话的,也就晁刚和王冲。
而能够就这件事发言的,也就只有晁刚合适,若是等到王冲说话,那么事情就会被定为皇上的意思,最后就很难再有改变。
“让火枪大学士傅通进来说说火枪的事。”
崇祯看了一圈,见没有人再有补充的说法,心中就瞬间明白,大范围的战争,是打不起来了。
他也不想在今年继续打下去。
准确的说法就是,崇祯在登基之后,一直进行的策略就是稳定内部,对于战争,几乎都是防守反击。
在他认为,几千万的人口,只要能够稳住内部不发生大的变化。
即便是科技跟不上,凭借着经济和人口的多少,拖也能够把不足一百万人口的建奴给拖死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只是连续的胜利,掩盖了大明还没有办法,全面打出去的事实。
许多地方的百姓,都还是只能够吃饱肚子,完全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想着大明的国策是什么。
当然,这些话,崇祯没有办法说出口。
也不能说出口。
正在思索间,傅通就被请了进来,同来的还有两名他自己带着的助手,一人手中抱着一支模型火枪,和大明如今的制式火枪都大不相同。
另一人则是扛着一块支架板子。
“火枪大学士傅通,见过皇上。”
对于这些搞技术的人,一开始制式崇祯给出了丰厚的福利和条件,然而随着道院不但的发展。
都快成为了整个大明下金蛋的地方。
无论是任何一人,见到道院的大学士,都会给出应有的尊重。
军部当中的那些将军们的态度,尤其明显。
一种新式的火枪,一门最新款式的火炮,手榴弹,地雷,等等,只要叫的出名字的火器,那都是他们捡取战功的利器。
只要那支军队,率先装备了最好的武器,那支军队就能够在战斗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就像是那种价值很高的,几乎没啥作用,只能用来照明的照明弹。
在喜峰口的张春将军的试用下,也是发挥出了绝大的作用,能够把杜度带领的军队,吓得不敢前进一步,那都是本事。
“说说你对那种以前没有出现在大明的火器的看法。”
崇祯不相信,皇太极的收货中有那种能够看一眼火枪,就能够锻造出来的工匠。
没有图纸,只有样子和性能,摸索着打造,也就如今的道院,有这种人才。
所有人的目光,也都齐刷刷的看向了傅通。
若是说,在大明谁对火枪的研究,是第一人,那一定就是傅通了。
从改良现有的火铳开始,到最后弄出来最具有大明特色的火枪,然后拉开了一次次,在战场上试验性能的卓越品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