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激气已能驱粉黛(五)(2/5)
好在此地的人,都不会像以前的朝臣一样,只会咬文嚼字的抠字眼。
非得把两个不相干的词,翻来覆去的嚼碎了,然后还要嚼出其他不同的味道,才肯罢休。
概念就是反应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
也就是说,王冲给分封制和郡县制,划分了一种范围,他觉得皇上要的不是复古,也而不是崇古贬今。
而是想要知道,为什么从分封制开始,每一个朝代都走不出八百年的这种轮回。
多少代人都挑不出来。
其中聪明的人,何其多。
也就隋朝最接近郡县制的巅峰,可最后呢?
还不是二世而亡。
在大明外患还没有清理干净,内忧也没有真正的弄好。
这也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皇上本就是春秋鼎盛,却已经开始为了以后着想了,不得不说,这种让更多的人开会研究的方式还是第一次。
毕竟,以前所有的皇帝,都是在这种问题上,一个人琢磨。
即便是有了能够打得出手的方案,最后还得败于当时的世家大族之下。
也就崇祯,接手的时候,就是一个烂摊子,最后收拾起来,也没有多少阻力。
而阻力都已经被他送去的工程队。
单凭这一点,说一句中兴之主,一点都不过分。
范景文讪讪一笑,坐下了来,他自己完全是想多了。
如今的大明,真正在蒸蒸日上,那会回过头起搞什么井田制,想要重新把儒学推出来,那就必定要把道院给解散了。
两者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那一个是根本。
根本就不用去做艰难的选择。
他们这些老儒生,能够得到一个政事
顾问,都算是皇上开恩了,那还能够奢求更多。
而剩下的想要投机取巧的人,也都安稳了下来。
问政。
从来都是皇帝的必修课。
只是从前都是让饱读诗书的大儒,让皇上亲自请到宫里,面对面的单独问话。
此刻,在坐的人,没几个饱读诗书的人。
而那样的人,大多现在都在工程队中干活呢。
“皇上,臣觉得,分封制攻击性更强一些,周朝虽然国祚长远,可也是连连征战,天子全是大了还好说,可要是权利小了,那就不会有人在尊崇了。”
朱继祚见了自己的老友,碰了一鼻子的灰,可不敢再说什么恢复旧制的说法。
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
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