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激气已能驱粉黛(五)(3/5)
“天子”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这样的制度,实际上就是,自己给自己干活。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接受更上一层的人管理的。
皇权得到了限制。
可“诸侯国”“封国”或“藩国”,“诸侯”、“藩王”等等就会有了更多的权利。
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
不管是向外扩张,还是向内扩张,最先开始的都是战争。
“也就是说,分封制,会让整个国家,更有活力?不管是战争,还是其他,只要有了比较,才会发现自己的落后,也更会找机会往前走?”
王冲总结的同时,心中也在不断的分析着整个过程。
就是,只要想要让诸侯国等等这些势力强大,就不得不在自己的治下,找到一种最好最有效,也最能够强大自己的办法。
大浪淘沙,总会有一个诸侯国,成为霸主然后挑战天子的权威的。
当然,这一定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一两代人,肯定是看不到结果的。
可只要当中有一代人只懂的享乐,那么前人打下的再好的基础,也都会被挥霍一空。
“不错,安于现状,不求变法的很定会被迅速的淘汰掉,历史记载中这样的诸侯国太多了。”
朱继祚没有说的一点就是,一点形成了霸主。
天子就是一个摆设。
想要发出一个命令,恐怕都出不了皇宫。
给面子了,称一声天子,不给面子了,连朝会都不会去一趟。
崇祯一边听着,一边思索着。
分封制他看到了好处,可要如何保证天子的权威,也就是说保住宗主国的持续强大,才是作重要的一个研究对象。
他还看到了一种世卿世禄的制度。
而这种制度,可以保证他的子孙们,一直坐在最高的位置上。
可也有弊端。
如今的大明,用的还是郡县制,只是更加细化了而已。
准确的是说,郡县制也可以说的官僚制,可以让更多的贫寒家庭出生的人才,有着更加广阔的上升途道。
崇祯可是清楚的明白,这样的上升渠道有多么的重要。
世卿世禄可要保证他的子孙厚点衣食无忧,可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和整个天下大多数聪明人来争议长短。
而这种争斗就很要命了。
一旦失败,就是尸骨无存。
“臣觉得,分封一点好处都没有,而且也不切合现在大明的近况,识字的人多了起来,总会有一些聪明人会质疑上位者的正确性,一开始会很少,可以后多了呢?那样的话,就会再次从分封演变成了郡县,到时候就算没有大泽乡,也会有一个小河镇。”
李长庚也加入了讨论环节。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