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发票给你开二十万(3/5)
不过,曾诚毕竟是在我大清做过知府的,又跟在朱劲松这个天字号的反贼头子身边学习了两年,这脑子也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比得过的。
暗自在心里盘算一番后,曾诚便试探着说道:“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是一百两银子,书本、餐食、衣物、住宿等杂费大概是六十两银子,不知道贵国能否接受?”
曾诚绝口没提给留学生补贴的事情,反而张嘴就是每个留学生每年需要一百六十量银子的学杂费。
刨去成本,每个留学生每年创造的利润大概能供应十个大明百姓家的孩子读书的花销,一百个留学生,足够供应一千个大明百姓家的孩子读书了。
一想到自己能够解决一千个大明孩子读书的问题,曾诚就忍不住想要去敲刘怀文刘老抠的竹杠——这可是一千个学生,差不多是一个乡的规模,怎么着也得敲一袋上好的旱烟叶子回来。
当然,在报出了这个价格之后,曾诚的心里多少也有点心虚。
还是以我大清为例。
别看我大清在中原百姓的教育问题上不甚积极,但是对于外来的留学生,我大清可是阔绰的很——雍正六年,罗刹国遣学生留学,户部月给银米器物,学成遣归。
所以,往年都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学生有补贴,现在忽然要收取外来留学生的学费杂费以补贴自家百姓读书开智,这还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而皮埃尔在听完了增城的报价之后,也低着脑袋盘算起来。
一个留学生一年的学杂费加在一起是一百六十两银子,大概等于三百二十法郎,一百个留学生一年的学杂费就是一万六千两银子,三万两千法郎。
如果想要让这些留学生的生活条件更好一些,有更多的机会增长见识,那么相应的花销也就会大大增加,一年的费用大概得四万法郎左右。
暗自盘算一番后,皮埃尔才抬起头来,望着曾诚说道:“一年八万法郎的费用,对于我法兰西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只要我们的赤字夫人少修一座园子,这点儿钱也就省出来了。”
要是换了其他人听到皮埃尔这种说法,估计得被皮埃尔说的一脸懵逼——见过砍价的,怎么还有主动翻倍往上加价的?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