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注音法(4/5)
那消息灵通之人拍拍胸脯,一副不可置辩的表情。何况他提到了官文,据说那官文可是从无虚报。粮商仔细想想,只得点头称是。
“嘿,这刺史真是个痴人!军爷不去打仗,却来做教书先生。”
“有粮拿就不错了,哪来这么多闲话!”
粮商高兴地又翻了翻手中的书,心情好了不少。看来这大概是刺史的辕门立木之计,提一些无用之事,立信于百姓。
他并不知道,茶馆中那人,正是新军的细作。
原来,相比官文用的桑皮纸,缣帛可要贵上许多。但因为易于保存,所以桓景横下一条心,掏出了府库中收藏多年的帛子,制成贵重的帛书。毕竟和官文不同,识字课本是要让百姓常常翻阅的。那么如果简单的桑皮纸书,不出两年就朽坏了,是显然不符合要求的。
但若是要让百姓自发识字,简单发一个识字课本肯定是不够的。不光需要新军派兵作为教师,还需要奖赏,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好在现在并没有出征的计划,匈奴人正被刘琨牵制,也无力南顾。所以自己只是固守一地,军粮倒并不紧缺,用来鼓励百姓识字,倒也并非坏事。至于待百姓识得一些基本的文字后,就会知道识字的好处,光是看懂官文,就能不受士人的诓骗。
何况桓景的目的,不光是在让百姓识字上,还在于甄别自己治下,还有无贤能之士。所以在初试之后,对于多半是寒士的优胜者,自已还会再亲自过问一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