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2/5)
这事李轩是真没听人说过。
杨华却很是煞有其事的点点头,“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事了,我国为了应对来自潜艇的威胁,为了能够深水攻击敌方潜艇,尤其是核潜艇,于是开始研制大型反潜鱼雷。”
但当时,我国在机载鱼雷的发展上处于空白状态,水面反潜作战能力很弱,而鱼雷之所以没有改进可以由水面舰艇搭载,其原因是主力水面舰艇并不适合改装重型鱼雷发射装置,且舰载声呐系统的探测距离和精度也无法保证鱼雷的作战能力,只能充当近程鱼雷使用,这样一来还不如直接使用反潜火箭进行反潜。
除此之外,当时的大型反潜鱼雷最大航速只有三十五节,而当时先进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水下航速却达到了三十二节。
这意味着鱼雷在一定远的距离上发起攻击,达到了极限航程也无法对“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构成威胁。
要知道当时这种鱼雷的服役时间比“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还晚,正所谓还未服役就已经落后了。
为弥补我国在轻型鱼雷发展上的不足,以及航速航的不足,我国开始独立研制轻型反潜鱼雷,一款可以在水面作战舰艇和反潜直升机上搭载,航速超过四十节,制导方式更先进的反潜鱼雷。
然而,以当时的技术,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轻型反潜鱼雷绝非易事。
这项技术,直到今天也只有少数国家具备研制能力。
同时当时的我们还缺乏技术积累,在此之前我们的鱼雷都没有导引能力,命中率较低,且控制较难。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