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249章 绝不屈服的吴王诸樊(5/5)
孙武用极其平静的眼神看着他,像是在说着一件无关紧要的事。
“是!寡人今日要么就死在你这竖子的剑下,要么便是任由寡人自刎亦可!”
“投降之举,寡人绝不会做!我吴国,没有屈膝的王!”
这就是诸樊,宁可站着死,绝不跪着活的历史典范!
忍辱负重?苟且偷生?
不可能,他诸樊绝不可能做到!
倘若还有一种法子能够洗清他今日战败的耻辱,那便唯有一死。
只有他死了,才能激起吴国上下团结抗楚的雄心!
唯有他死了,才能让他的那几个即将继位的王弟,始终怀揣着复仇的信念。
“那大王可曾想过,大王若战死了,那这些被俘虏的吴国士兵又会是落得如何下场?”
“据孙某粗略估计,随大王一起来此的吴国士兵大约有一万五千人,战死三千,伤者五千。”
“再加上随君上一起突围冲出外城的,现如今还剩下一千余人,也就是还尚存有六千吴国的号男儿在等待着这场战争结束,也在等待着他们的命运。”
“君上若死,这六千吴国男儿只怕也会随着君上赴死吧。”
孙武没有再行劝降,而是给了诸樊一个具体数字。
但同时,也等同于是在警告着诸樊。
你诸樊当然可以为了你一国之君的名誉,而选择壮烈赴死。
可你手下的这六千多条性命呢?
你若一死,他们也必定只有死路一条。
你的死,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这六千名吴国男儿的性命!
“呵呵,你这是在威胁寡人?!”
诸樊的眼神立刻狠厉起来,粗狂的脸上满是愤怒。
可谁知孙武只是微微摇头,并是抱拳微微躬身,并甚是恭敬言道:
“孙某只是想止战,尽快平息战火,不想再造成无谓的杀戮,并没打算威胁任何人,包括大王在内。这六千吴人,纵是我们不杀他们,君上以为他们会苟且偷生吗?君上应该是最了解他们的,这些事即便孙某不说,君上也应是最清楚的。”
“现在,还请吴王早做决断,是带着这六千多吴国男儿一起赴死,还是就此罢兵休战?”
------题外话------
原文:
舒鸠人卒叛楚。令尹子木伐之,及离城。吴人救之,子木遽以右师先,子强、息桓、子捷、子骈、子盂帅左师以退。吴人居其间七日。子强曰:「久将垫隘,隘乃禽也。不如速战!请以其私卒诱之,简师陈以待我。我克则进,奔则亦视之,乃可以免。不然,必为吴禽。」从之。五人以其私卒先击吴师。吴师奔,登山以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傅诸其军。简师会之,吴师大败。遂围舒鸠,舒鸠溃。八月,楚灭舒鸠。——《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ps:此处补一个之前剧情的原文,这里说明一下,吴王诸樊的事迹,原本应该是楚康王时期的,距离中的时间线大致要早十几年。这里将诸樊的剧情后置,系所需,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