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低分才有讽刺性(2/5)
我知道了!《罗刹海市》是蒲松龄的小说!
对!我也想起来了,马骥是小说里的主角。
小说?讲了啥?
马骥和龙女的爱情故事吧,反正就是古代常见的幻想故事,穷秀才娶仙女、龙女、狐狸精之类的。
这不是关键吧,我怎么记得前半段是以丑为美?
弹幕很多很乱,观众们也来不及分辨,就听到苏哲继续唱着:
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
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
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
半扇门楣上裱真情
讽刺意味更重了,弹幕越来越兴奋。
听懂文艺作品里隐含的讽刺,其实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就是那种——
“大家都没我聪明,只有我懂你”的优越感;
还有“一起直面黑暗”的正义感。
快去找原文!苏哲绝对意有所指!
兴奋起来了!苏哲想说什么?
恰好苏哲的歌词也越来越露骨:
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
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
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那也是个脏东西”!
从这句起,一句比一句狠,直到最后,苏哲唱出:
那马户又鸟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一部分弹幕也终于搞懂了苏哲在讽刺什么,但“以丑为美”的话题太大,一时也无法准确锁定讽刺目标。
但依旧有很多弹幕坚持:
不好听!
这和同窗有什么关系?
和弹幕陷入争吵不同,现场没有经过弹幕的及时交流,又没有时间上网搜索,大部分评委和观众并没有听懂歌词的含义。
于是很多评委心里放松,心道:
“确实跑题了,也确实不好听,内幕消息是对的!那打低分就说的过去了。”
在打完分以后,主持人采访苏哲:
“苏老师,真不好意思,我没有听明白歌词和同窗有什么关系,你能向大家讲解一下吗?”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