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叶锋李若云

第745章 茶道(1/5)

目录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简洁,韵高致静……”

南宋绍熙二年东瀛僧人荣西将茶种从华夏带回东瀛,从此东瀛才开始遍种茶叶。

在南宋末期东瀛南浦昭明禅师来到我国浙江省余杭县的径山寺取经,交流了该寺院的茶宴仪程,首次将华夏的茶道引进东瀛,成为华夏茶道在东瀛的最早传播者。

东瀛《类聚名物考》对此有明确记载:“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开山南浦昭明由宋传入。”

东瀛《本朝高僧传》也有:“南浦昭明由宋归国,把茶台子、茶道具一式带到崇福寺”的记述。

直到东瀛丰臣秀吉时代,千利休成为东瀛茶道高僧后,才高高举起了“茶道”这面旗帜,并根据《诗经》总结出茶道四规:“和、敬、清、寂”,显然这个基本理论是受到了华夏茶道精髓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主要的仪程框架规范仍源于华夏。

华夏的茶道出现很早,但遗憾的是华夏虽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该领域中不断实践探索,却没有能够旗帜鲜明地以“茶道”的名义来发展这项事业,也没有规范出具有传统意义的茶道礼仪。

华夏的茶道可以是重精神而轻形式。有人认为必要的仪式对“茶道”的旗帜来是较为重要的,没有仪式光自称有“茶道”,虽然也不能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称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终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简单得只要两个动作就可以了:放茶叶、倒水。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林暖暖薄见琛 叶尘池瑶 温知羽霍司砚 秦元方千雪 王安苏幕遮 江以宁陆执 叶辰王佳珧 叶凌天周雪青 江绵绵霍九渊 凤菁裴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