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五德终始说邹衍引道(3/5)
阴阳是根据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事实,逐步将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积极、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将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归为阴,并由此总结出一套阴阳相互作用的学说以解析说明世上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将它应用到自然界、人类及生老病死就有了后来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八卦学说和古老的中医理论。
也许邹衍只是阴阳的代表、奠基人。记得《吕氏春秋》中认为万物出于“太一”,“太一”生“两仪”即天地,天地形成则有阴阳,阴阳变化,生成万物,四时和天地万物又按五行生克的顺序运动。
“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莫不咸当。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
五德终始说与阴阳五行说,显然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前者只是让王公贵族有了崇拜但没有实行,而后者尤其被秦始皇真真正正的去做了,他估计才是真切的阴阳家。
吕氏春秋虽试图以阴阳五行为框架熔百家于一炉,但秦始皇没有采纳,不过却为汉代阴阳五行说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