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中国制糖史(3/5)
在古代缺少调味料的情况下,甜美可口的糖自然被人们奉为珍品,让无数达官贵人都趋之若鹜。
可想要这口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周礼·天官·疾医》贾公彦疏云:“五味,酰酒饴蜜姜盐之属者,酰则酸也,酒则苦也,饴蜜即甘也姜即辛也,盐即咸也。”
早在在西周之时,人们已经发现把发芽的小麦和糯米混合后发酵,然后慢火发酵就能得到最早的糖:饴。
也就是现在的麦芽糖。
不过因为当时的技术限制,饴糖的甜味并不纯粹,会有苦涩感。
但因为制糖会消耗粮食,所以即便是这样的饴糖也十分珍贵,普通人很难有机会食用。
“饴挺好的啊,怎么感觉后世人不太看的上。”
“他们肯定有更好的,所以看不上。”
“小麦和糯米吗,等会我就去试试。”
而到了东晋时代,出现了饴的升级版本,琥珀饧。
贾思勰 在《齐民要术·饧餔》中记载:琥珀饧法:小饼如碁石,内外明彻,色如琥珀。
通过制蘖和熬糖的方法,将米芽和黍米按比例混合搅拌然后进行发酵,发酵一夜后加热制成了更加美味的饴糖。
“哈哈,没想到后世有我的着作,真是件喜事。”
“齐民要术能够传至后世,也不枉费我一番心血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