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昌邑城见刘渊(3/5)
白天紧赶慢赶,入城时还是到了傍晚,好客栈生意都不错,无奈分成三拨,带着小伊和薇入住鹿鸣客栈。鹿鸣客栈有一个院子,带前后院十分清净,二两银子一晚,有点小贵。
一个时辰后刘渊匆匆而来,汇报昌邑煤炭开采进展,以及菏水水运状况。煤矿有两处,在昌邑城南面,一处离昌邑不到百里,距菏水只有十来里,水路运输便捷;另一处离昌邑更近,五六十里路程,利用菏水运输不成问题。
煤矿向下挖掘四五十米就能出煤,比不上并州的浅层煤矿,现有技术又可以实施开采,只是成本方面比并州煤炭高。煤炭通常少则十几层,多则三四十层,四五十米深度出煤,近古世界技术最多能挖掘两三层,一处中型煤矿,一层煤炭少说都有几百万吨。
“仙师君王,两处煤矿每天出煤大约两千吨。”
刘渊完全适应新度量衡,本王听着也舒服,避免了心算换算的麻烦。两千吨的产量,放在现代蓝星很低,渝州綦江煤矿,年初每天只能出煤三百五十吨,产量更低。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力背到地面,仅仅是运煤的力夫至少需要两千人,两处煤矿动员的劳力,有四五千人之数,每天的工钱和伙食费大约有三十万文,挖掘十斤煤炭的人力成本不足一文钱。
昌邑的煤矿属于官营,煤炭到最终使用环节,每斤价格要保持在两文以内,才可能大规模替代木炭,精打细算是必须的。官营煤炭若能盈利,银钱数超过当地税赋,山阳郡就能够全面免除人头税,刘渊亲自主抓,因为山阳郡被选择成为试点。按照目前煤炭产量,每斤煤炭不到半文钱收益,肯定能够超过山阳郡税赋收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