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兵符到手(2/5)
王朝就是这样,小孩子不可能给人任何保证。
一个七岁小孩说要给你荣华富贵,封你做大元帅,你能信吗?
当然不能。
到今天也是一样,七岁小孩给游戏主播打赏一万块钱,他爸妈回来跟你要,你就得退给他,因为他没有成年。
所以,任何一个小皇帝背后都应该有一个成年人,这人首先得是狠人,而且还得是本身不追求篡位的狠人。
比如汉宣帝背后站着霍光,顺治和康熙的背后站着孝庄,同治的背后站着慈禧,明神宗背后有太后、冯保和张居正。
符皇后如果没有统治的能力,就应该有一个强悍的大臣能够管得住武将,或者有一个多尔衮那样的亲王,愿意掌控兵马,却又因为对太后的爱慕之心,不亲自下场。
遗憾的是,柴荣托了三个人,其中两个都是宰相之才,但不是权臣的料。
这是五代大臣的通病,柔、韧,都够了,就是刚、胆二字,远远不够。
有人说这跟后梁太祖朱温杀光了朝臣,文脉中断了有关系。
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大家都不愿意死。
王溥大人状元出身,要说用人、布政,他懂。
但是听说契丹人来了,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他觉得就应该召兵勤王,李重进到符彦卿都叫回来,人多势众,就把敌人吓跑了。这个打法也有道理,后来明朝几次对抗翻长城进来的清兵就是这样的。
今天的小流氓在夜总会冲突起来也是这样的,打电话叫人,两边都叫来人了,就比谁刀多,刀都多了,就不打了。
范质大人的态度全然不同,范大人也在担心“天下无主”的谣言,他最担心的就是藩镇,尤其是李重进,这个人有太祖的血缘,如果动手来争夺皇位,麻烦就大了。
范质大人想了想:
“让都点检大人挂帅出征吧。”
他推荐的是赵匡胤,这个选择无可厚非。
赵匡胤是柴荣选中的人,也是现在大周最能打的将领,没有之一,赵匡胤带兵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告诉藩镇,大周的禁军仍然强大,仍然能打,同时也能粉碎东京城政局不稳的传言。
符太后听了,觉得赵匡胤显然比李重进更合适,赵匡胤是符太后熟悉的人,也是姻亲,这个人又是一个温和的大脸盘,看上去就比李重进那种雄鹰一样的人好处。
不熟悉,看人际;不知道,看外貌。
符太后于是开口称赞:“我觉得范大人的主意比较好。”
话说完了,她才想起来还没有询问魏仁浦的主意,这位三巨头当中最无声无息的宰相。
和另外两位大少爷才子相比,魏大人是个标准土人。
魏大人从小苦出身,家境寒微,当年读完了书,就到洛阳来谋生。
在船上,魏仁浦把破旧的上衣扔进了济水,还说:“若不发达,就再也不度河回乡!”
这种英雄气概在他进城的时候就消失殆尽。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