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隔壁老王

十八陵之“昭陵”(3/5)

目录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和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文治武功在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将他的陵墓命名为昭陵,不仅是对他个人功绩的肯定,也是对整个唐朝文治武功的颂扬。

### 四、与唐代其他帝王陵墓的对比

在唐代,帝王陵墓的命名往往选取吉利、祥顺、平和等美好字眼。如献陵、贞陵、泰陵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昭陵的命名也不例外,它同样选取了一个“集帝王之气”和“文治武功”之意的美好字眼,以彰显唐太宗李世民的卓越成就和崇高地位。

综上所述,昭陵的“昭”字在陵名中既体现了对唐太宗李世民文治武功的高度评价,又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政治意义。它是唐代帝王陵墓命名中的一个典范,也是后人了解和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窗口。

昭陵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昭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与文德长孙皇后的合葬陵墓。这座陵墓不仅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陵墓之一。昭陵的建造历时百余年,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至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选址与建设

昭陵的选址源于唐太宗李世民对九嵕山的青睐。九嵕山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对峙,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传说中,唐太宗曾找来通晓天文地理的风水术士李淳风和袁天罡,分别南北分路寻找陵址,结果两人不约而同地选中了九嵕山。李淳风在山腰埋下一枚铜钱,而袁天罡的银针恰好插入铜钱孔中,这一奇事坚定了唐太宗将昭陵建于九嵕山的决心。

昭陵的建设由唐代着名工艺家和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其平面布局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气势宏伟。昭陵的玄宫凿建于九嵕山南坡的山腰间,穿凿而成,初建时由于山势陡峭,还架设了长达400米的栈道,供人通行。文德皇后长孙氏先葬于玄宫,太宗驾崩后亦葬于此,栈道随之拆除,使陵寝与外界隔绝。

俭葬与防盗

昭陵的建设遵循了文德皇后长孙氏的遗愿,力求俭薄。长孙皇后临终前对唐太宗说:“安生无益于人,不可以死害人,愿勿以丘垄劳费天下,但因山为坟,器用瓦木而已。”唐太宗深以为然,并决定在昭陵前立碑标记“内无金玉”,以打消盗墓贼的念头。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节俭的理念,也有效地防止了盗墓行为的发生。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玉庭生春 重回高中,狠狠踹你 快穿:我成了反派崽崽们的白月光 全球高武从女扮男装开始 快穿:爆改!炮灰女配不干了 真千金回归后,整个京圈都跪了! 史上最强的小神医 贪婪洞窟:我的幸运提高一切概率 灵异:从驾驶灵车开始崛起 卷王魔女从不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