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这就是印度

第2章 古印度哲学(2/5)

目录

至于“我”,则被诠释为梵的一种具象化表现形式,它寄生于人类及其他生命体内部。从某种特定角度审视,可以说《奥义书》中的“梵我合一”以及“业报轮回”等理念充分展现出了早期唯心主义哲学思潮的特征。不仅如此,其中诸多核心概念也相继被后世的哲学流派所汲取并融入自身的理论体系之中。

二、诸派哲学

公元前 500 年前后,古老而神秘的印度哲学迈入了它辉煌灿烂的古典时代。在这段漫长岁月里,婆罗门教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历经风雨洗礼后茁壮成长,并孕育出众多哲学流派。

这些流派犹如繁星般璀璨夺目,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以及吠檀多派。它们以古老的吠陀经典为信仰基石,彼此相互影响又各具特色,共同构建起一个庞大而深邃的哲学体系,世人称之为"婆罗门正统派"或"六派哲学"。

在"六派哲学"的世界里,"梵"被视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与主宰者。这种观念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中,成为其理论基石之一。哲学家们坚信通过对"梵"的深入理解与领悟,可以实现"梵我合一"的境界——即个体灵魂与至高无上的"梵"融为一体。

这种对"梵"的崇拜以及对"梵我合一"的追求,无疑反映出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它强调精神层面的探索与超越,将物质世界视为虚幻不实之物。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人们试图摆脱世俗纷扰困扰,寻求内心宁静与解脱。

与此同时,在古老的印度土地上,哲学的火花如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般璀璨夺目。然而,正是在这片充满智慧光芒的领域里,诞生了一些对婆罗门教六派哲学提出批判甚至反对声音的思潮。这些勇敢的思考者们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世界,并创立出一系列具有怀疑主义和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思想体系。

在众多哲学流派之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遮卢波迦的唯物主义哲学。他的理论被后世称为“顺世论派”,其观点犹如一把利剑,刺破了长久以来笼罩在人们心头的迷雾。根据顺世论派的学说,世界并非由神秘莫测的精神力量所构建,而是纯粹由物质构成的实体。具体而言,地、水、风、火这四种基本元素共同构筑起了整个宇宙的基石,成为世间万物的起源和根本所在。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

书页 目录
好书推荐: 快穿之各界人生 穿越,穿越,再穿越! 改命记实录 乡村快活小傻医 被迫营业:人在东京当中医 长生修仙:老夫以苟证道 至尊崛起:从被炼神塔认主开始 万族争霸:首杀奖励超神建村令 末世,从看见血条开始 携空间,炼神丹,绿茶帝君求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