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印度文字的演变(2/5)
因此,古印度时期文字可追溯到约公元前4世纪,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使用的婆罗米(Brahmi)文字,中世纪发现的阿育王的印度-雅利安石刻(公元前3世纪)是最早的证明,也就是说古印度最早的具有意义的文字系统应该是婆罗米文字。
二、婆罗米文字变种阶段(公元9世纪以前)
在阿育王统治时期之后的六个世纪里,婆罗米文字逐渐分化为北方和南方两种变体。
北方形式不断演变,最终发展成为所谓的笈多体文字(约公元 4-5 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字进一步演变为天城体文字(现今常用于书写梵语、印地语、马拉塔语、尼泊尔语等语言)、孟加拉文、奥里雅文和果鲁穆奇文。此外,它还被锡克教徒用作宗教典籍的文字,并成为印度现代旁遮普语的前身。
与此同时,南方形式也经历了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它逐渐演变成了僧伽罗语、泰卢固语、坎纳达语等文字,同时也是帕那瓦文字的起源。这些文字不仅在当地广泛使用,而且还为其他多种文字奠定了基础。其中包括泰米尔语和马拉雅拉姆语,以及许多东南亚地区的文字,如用于书写孟加拉语、缅甸语、高棉语、泰语、老挝语的文字。甚至一些澳斯特罗尼西亚诸语言也受到了南方形式的影响。
总之,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婆罗米文字的北方和南方变体各自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字体系,对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