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印度文字的演变(3/5)
在公元 8-9 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造纸术开始传入到南亚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纸这种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用它来书写的典籍也逐渐变得多了起来。与此同时,古雅利安语慢慢地演变成了近代印地语,而古代的字母则被近代字母所替代,这使得古印度文字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不再被人所知。
通过对阿育王所刻的铭文的考证,可以得知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古印度文字曾经使用过许多种不同的字母或者说字体。这些字母和字体用于记录古雅利安语中的各种语言、方言,甚至包括南印度那些不属于古雅利安语的土着语言。可以看出其演变过程非常复杂。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印度文字主要使用了两种类型的字母:一种是婆罗米字母,另一种是伽罗斯底字母,又称为佉卢文。这两种字母都是源自于西亚的阿拉美亚字母。
在印度,婆罗米字母的使用要比伽罗斯底字母更早一些。据推测,它可能是由那些从两河流域来到印度旅行的商人带过来的,并在公元前 7 世纪到公元前 6 世纪的时候流入了印度。然而,那个时候人们用来写字的材料大多都是棕叶这样的东西,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留存下来的痕迹了。
伽罗斯底字母的形状就像驴唇一样,因此也被称为“驴唇体”。大概在公元前 5 世纪,当波斯人统治着中亚以及印度的西北边境地区时,这种字母才传入进来。不过,它仅仅只在印度的西北部地区使用。现今存留下来的婆罗米字母和伽罗斯底字母的最古老铭文,可以在阿育王的石刻和石柱上看到。这两种字体同时存在,由此可以看出,那时的印度大陆并没有实现文字的统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之后,婆罗米字母又演变出了许多种不同的字体,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悉昙体和蓝查体等。到了 7 世纪以后,又出现了天城体的梵文字母,并且一直沿用到了今天。而伽罗斯底字母则在公元 3 世纪之后就不再使用了,逐渐地失传并消失了。
除此之外,在印度南部的阿里卡梅杜遗址还发现了用婆罗米字母书写的古泰米尔铭文,这些铭文中所使用的语言属于非雅利安语系中的土着语言——达罗毗荼语。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印度的历史、文化以及语言演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表明了古印度文明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