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脉诊竟然这么简单?(2/5)
脉象中取有力,沉取无力,说明‘底气不足’‘没长劲儿’。该补。
脉象浮取有力,沉取无力,说明‘外强中干’‘金玉在外败絮其中’。该补。”
陆言听着李介宾一连说“该补”,那口气跟“该打”一样,忍不住乐开了花。
李介宾讲完脉位的浮沉,接下来讲脉形粗细:“脉象粗细,或者说‘脉象宽窄’。”
专业说法,又粗又宽谓之“洪”、“大”;又细又窄谓之“细”。
在临床上,细脉很常见,但是较少见到比正常更宽、更粗的脉象,一般只是到正常粗细。
一方面,现在大城市人娱乐比较多,经常泡吧蹦迪烫头嗨皮,就算没玩那么嗨的,晚上熬个夜冲一发什么的也很常见,所以就多消耗、多亏损,自然多见脉细且弱。
或者就算是脉有力,但是多伴随肝郁气滞或感受寒邪,约束了脉道,表现为脉弦细或脉紧细。
另一方面,医院去就诊的门诊多慢病,慢病多虚损,故脉细多见;病房多急病、重病,多为实证,故可见更多的大脉、洪脉。
李介宾讲到这个医院门诊跟病房脉象的不同,孟超凡欣慰的点了点头,这个他也发现了,确实如李介宾所说。
接下来李介宾讲了脉象脉势,他以“软硬”阐述,其实就是紧张度。
脉象较硬,谓之“弦”,谓之“紧”;脉象较软——脉本来就应该柔和松软。
“脉象过于柔软,我还真没见过。可能就算是有,其更明显的特征也应该是脉弱、脉细,而不描述为脉软。”
“弦脉和紧脉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说一下:
弦脉,‘如按琴弦’,在于一个长的紧张度,多对应的是肝郁气滞。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