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脉诊竟然这么简单?(4/5)
沉取又细又硬,说明内在的病邪是寒性的。
所以是有虚有实,里寒证。”
许多观看这场直播的人都深深地被触动了,他们意识到,李介宾这样的做法才是中医界应该秉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他既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捏造神秘来博取眼球或故作高深,而是真的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学习这种技艺。
这种真诚和坦率让人们对他充满了敬意,并对现在的中医行业产生了更多的信任。
李介宾也是说开了,继续去传授自己的心得体会:“我再多说一句:阳虚是阳虚,寒邪是寒邪,阳虚是体质,寒邪是邪气。阳虚容易有寒,但是阳虚不一定有寒,有寒不一定阳虚。
就好比:没钱是没钱,欠债是欠债,没钱容易欠债,但是没钱不一定欠债,欠债的不一定没钱。看直播的众人们可以在临床上结合脉象和症状细细品味。”
在某三甲医院住院部的一间病房里,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大夫正围坐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观看着一场特别的直播。
孟教授的讲座,一个叫李介宾的助手在滔滔不绝的讲着脉诊,本来大家以为就是满口讲讲情怀,说点假大空的套话,没想到还真讲干货呀!
此时的李介宾正在向观众讲解中医脉象方面的知识。而这些大夫们,则边看边热烈地讨论着。
"其实咱们完全可以尝试一下啊,没有竹子的话,就用木头代替呗,再不济,拿双筷子试试也行呀!"其中一位大夫说道。
"对对对,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涩脉,还是给一个透析患者把脉的时候呢。他手臂上做了个动静脉瘘,结果就在下游形成了非常明显的湍流。那种感觉真的太奇妙了,是我以前从未明确过、也从未遇到过的。从那一刻起,我就认定,这肯定就是涩脉无疑了!"另一位大夫附和道。
"可不是嘛,自从明确了涩脉的主观感受以后,在临床上就能摸到涩脉啦,虽说可能不如造瘘患者那么清晰,但起码能分辨出来了。不得不说,这小年轻讲得还挺通俗易懂的,孟教授到底是从哪儿找来这么一个得力干将啊?真是令人羡慕!"其他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对李介宾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时间,病房里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对新知识的渴求。这些大夫们都期待着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而直播视频里的李介宾也刚好谈到了涩脉: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