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方国珍的小心思(2/5)
他并没有压制轻工业,只是目前领地内的重工业亟需提升,以达到更高的标准。在市场经济下,竞争激烈的轻工业成本过高,例如染布业。领地内的织布厂和印染厂形成了一条龙生产线,确保产品保暖性,同时统一款式和布料,以最低的成本运营。若其他商人想在共和领地开设染坊,生产色彩鲜艳的服装,他们首先缺乏廉价的工业染料,即便生产出来,价格也会远高于苏星云领地内的标准灰色服装。
目前,共和领地内并无富贵人家,居民大多是为苏星云积累工业资本的劳动者。中国人向来精明,不会为了追求与众不同的美观而将吃饭的钱花在华而不实的东西上。刚刚摆脱温饱线的人们更看重填饱肚子。由于苏星云剥夺了原本地主阶级的经济权利,那些有能力购买鲜艳服装的人群已不复存在,因此私人染坊生产的高成本鲜艳布匹没有市场,除非愿意亏本销售,价格与标准灰色布料相同。
不仅是布匹,其他如饮料、彩塘等轻工业领域也因附加加工产业的缺失而未能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只考虑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不考虑额外的欲望。若在生产力充足、劳动力丰富的后世推行这种体制,无疑是错误的,因为那时人们有能力享受更多,政府强行提供单调物资将是坑害民众。
但在当前,共和领地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只希望吃饱穿暖。有文化的工农业工人现在入不敷出,若要消耗宝贵的劳动力去生产高质量、精益求精的服饰食品和大宅院,同时寄望于市场经济来养活他们,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苏星云最初还担忧这种计划经济会出问题,但经过仔细研究后,他确信,在目前这种工人稀缺、工业落后、物资不足的情况下,担心计划经济影响经济发展无异于饿死鬼担心高血压。
苏星云深刻理解了共和经济的现状,但许多外地来的商人却对此感到困惑。从某种角度来看,共和治下的这片土地实际上非常富饶,无论是田野里长势良好的庄稼,还是规模宏大的匠坊,都彰显着这里的繁荣。这里没有乞丐,民众面色红润,与那些面带菜色的地方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外地商人还注意到,这里每个人的精气神都洋溢着昂扬向上的希望感。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胭脂水粉在这里卖不出去,宣纸、毛笔、字画、锦缎等也无人问津。最终,这些商人无奈地得出结论:苏星云这个恶棍将富人都抢光了,转而去收买那些泥腿子。甚至连官老爷都是泥腿子出身,这些翻身后的泥腿子,依然是没有品位的泥腿子。当然,这些都是些亏损后带着怨气的商人的酸溜溜之言。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