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方国珍的小心思(3/5)
古人中也不乏有识之士。黄岩县出身的陶宗仪,今年仅19岁,因去年三月议论朝廷是非而科举落榜。几个月后,共和军开战,以其卓越的战绩让世人瞩目。陶宗仪来到共和领地生活了一段时间,虽然感到不适,作为一名读书人也未得到预期的重视,但他的观察力却非常敏锐。他提出了“耕战”这个词,认为共和完全就是秦始皇耕战国策的翻版,只不过依靠农民种地的同时,还多了一个工人的角色。陶宗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虽然承认这种国策的成效,但内心却深恶痛绝这种法家的治国方式。他的这一理论提出后,再次激起了天下文人对苏星云的敌意。
继续阅读
苏星云对这些议论并不在意。历史已经证明了的治国方式,他无需与那些自视甚高的人争辩,时间会证明一切。在他的高效体制下,含山至淮南的线路正在快速建设中。到了1349年10月,这条线路已经完成了大半。铁道兵提前在沿线砍伐并加工枕木,蒸汽机车则从和县行驶几十公里,将钢轨运送到刚修好的前线,再由铁道兵用四轮马车运送到各段进行铺设。
正当苏星云忙于大规模生产时,方家军却未打招呼便径直北上,向杭州发起了进攻,企图占领这个富饶之地。苏星云自然不会对此类行动持积极态度,毕竟方家军的动向离共和本土最大的工业区——马鞍山工业区越来越近了。
方家军的三十二门滑膛炮在攻城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杭州城岌岌可危。这时,元朝北方的汝阳王与七王爷进行了一番商议。
七王爷忧心忡忡地说:“察汗啊,你看江南这局势,杭州若失守,南方最后的粮食北运就断了。”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