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助朕练兵。(3/5)
校场边,朱由校静立观之,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此番磨砺,不仅针对勋贵子弟,更是对大明未来的投资。
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滴汗水,都将是国家强盛的基石。
这段文字经过轻微润色,融入成语与修辞手法后,呈现如下:
昔日皆是锦衣玉食、不谙世事的纨绔之辈,骤然间生活被军旅之风吹袭,皆感不适。
然当今天子一言九鼎,他们唯有屈从,渐次适应。
“今日又有几人晕厥?”朱由校瞥向身旁的武略院提督太监方正化,淡淡发问。
“回禀皇上,已有四人倒下,已遣送至太医院救治。”方正化躬身作答,言辞恭谨。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由校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讽道:“这群膏粱子弟,跑几步便气喘吁吁,乃至晕厥,真乃大明京营之‘栋梁’,勋贵之‘典范’,令朕大开眼界。”
“继续训练,朕就不信,大明的勋贵子弟皆如此沉沦。”他目光如炬,扫视着那些喘息未定的身影,心中并无多少期待。
实则,这些人在此,更多是作为人质存在。即便是年过四十五者,虽得返家,却以子孙为质,置于南海子,以防其生异心。
正当朱由校沉思之际,王三善躬身而入,恭声道:“臣王三善,恭请圣安。”
“平身。”朱由校挥手示意,打断了自己的思绪。
“秦良玉已至京城,熊廷弼言辽东客军中,唯川军可堪重任。朕欲命秦良玉于川中募兵两万,以备不时之需。”言罢,朱由校与王三善并肩步入旧衙门。
“然秦良玉终归女流,恐难当重任。朕欲请王爱卿为其助力,不知爱卿意下如何?”朱由校言辞间透露出对秦良玉的疑虑与期待。
王三善心中早有计较,闻言便问:“秦良玉之名,臣亦有所耳闻。既为女中豪杰,何不令其直赴辽东,以解燃眉之急?”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