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立定国公府千金为后?(4/5)
更甚者,若君王易受蛊惑,文臣皇后之手,更可左右储君之选,如明孝宗与张峦之女孝康敬皇后,独子朱厚照,便是明证。
而弘治中兴之时,弃玉门关以西,推行士人优免,无异于为大明之车,于悬崖边缘猛踩油门,令人扼腕。
"世人评说,吾乃一见钟情,亦或见色起意?此中真意,唯待后世评说矣。"
……………
随着皇帝毅然决然地钦定定国公侄女入驻坤宁宫,朝堂瞬时风云变幻,几近分裂之态。
文臣阵营泾渭分明,一派是以周应秋之流的投机者与毕自言为代表的实干家,他们心急如焚,期盼皇后速立,以诞下龙子,稳固国本,避免再掀国本之争的波澜。
另一股力量,则汇聚了韩爌、张问达领衔的东林党及亓诗教等齐楚浙党之众,他们固执己见,坚决反对,纷纷上疏,言辞间不乏民间佳丽更胜一筹、徐婉儿入宫违背祖制之论,实则皆为“武勋之女不宜入宫”之陈词滥调。
更有甚者,私下非议徐婉儿德行有亏,竟敢抛头露面,方引得龙颜一顾,实则皆为权谋之争的借口。
昔日国本之争,若非李太后力阻,万历或已立福王为储,民间流言四起,将皇帝描绘成沉迷美色之徒。
对此,锦衣卫雷霆出击,西山矿场再添三千“罪民”,许显纯笑称京城流民泛滥,实则清理异见之声。
反观勋贵集团,因徐婉儿由伯父定国公徐希皐抚养成人,故更显团结,以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维贤为首,联名上书,力挺皇帝抉择,认为天下之主,娶妻当自由。
朱由校面对朝臣纷争,置若罔闻,唯催礼部加速筹备。
礼部尚书孙如游,堪称“帝心之臣”,唯皇命是从,火速上奏请行纳采之礼于闰二月初十。
司礼监、内务府闻风而动,虎贲卫整装待发,紫禁城再迎盛典。
天启元年,闰二月初十,壬午吉日,西历1621年4月1日,愚人节之际,皇帝大婚却无丝毫戏谑之意。
朱由校身着繁复衮冕,内心却略感悔意,礼仪之繁,令人咋舌。
乐声起,百官齐集乾清宫,无论心向何方,此刻皆面含笑意,共襄盛举。
大殿之内,朱由校环视左右,节、诏并列,御赐之物琳琅满目。刘时敏一声“宣”,如波澜般传遍宫内外,文武百官鱼贯而入,跪拜山呼。
待平身之后,刘时敏适时接过诏书,缓缓展开,群臣再次跪倒,静待圣意。
朱由校轻挥衣袖,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似忘后续流程,幸得刘时敏机敏,适时引导,仪式得以顺利进行。
本章未完,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