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立定国公府千金为后?(5/5)
至此,一场因皇帝私事而起的朝堂风云。
"天恩浩荡,皇诏宣读:朕自践祚以来,承天之命,顺乎民心,谨遵先帝遗训,欲立中宫之典范。
今有定国公之侄,温婉贤淑,仪态万方,堪为母仪天下之选。
特命太子太师、英国公张维贤为正使,文渊阁大学士韩爌为副使,携手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希皐,择吉日良辰,行问名之典,共襄嘉礼。"
随着刘时敏那掷地有声、抑扬顿挫的宣读,在金碧辉煌的大殿内回荡,徐婉儿册封皇后之事,就此尘埃落定。
"臣,张维贤!"
"臣,韩爌!"
"领旨谢恩!"
三人应答如流,虽是早已演练纯熟,却也难掩心中波澜,无论情愿与否,此刻皆需恭顺行事。
随后,在刘时敏的指引下,朱由校将代表皇权的节杖郑重授予张维贤,动作间透露出一丝解脱的意味。
"今日之事已毕?"朱由校以袖拭汗,侧目询问刘时敏,语气中不乏疲惫。
"回陛下,宫内礼仪至此告一段落。"
刘时敏察言观色,虽知皇帝心有不悦,仍不得不直言相告,"此乃六礼之首,纳采之仪,方兴未艾。"
朱由校闻言,苦笑摇头,轻叹一声:"罢了,前往西苑小憩。"
言罢,心中暗自盘算着春日回暖后的诸多事务,尤其是南海子工程的紧迫。
与此同时,丁修这位将皇帝私情公之于众的“功臣”,今日却身着红袍,面涂胭脂,与师兄陆文昭一同,手执铜锣,为纳采队伍开路,场面既滑稽又庄重。
正使张维贤手执节杖,副使韩爌怀抱问名诏书,仪仗鼓乐齐鸣,礼部尚书孙如游紧随其后,一行人自乾清宫浩浩荡荡而出,穿越承天门,沿西江米巷,直奔定国公府而去。
沿途百姓,实则多为朝臣眷属,皆慕名而来,一睹皇家盛事。
至于普通百姓,能越过宣武、崇文二街者,实属罕见,若非如此,锦衣卫怕是要集体西山挖矿了。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三月天